熱門文章

2020年3月15日 星期日

現代人常見的神經病變- 媽媽手「腕隧道症候群」

「台灣預防保健協會」理事長趙順榮藥師表示,白天長時間使用電腦打字及使用滑鼠,下班後上網聊天購物,再加上姿勢不良及過度疲勞,這應是許多現代人的生活寫照。大量使用手部且坐姿不正確,導致手麻及下背疼痛等問題,有些人更誤以為是血液循環不佳,卻不知此為神經病變引起的相關問題,包括像是腕隧道症候群、椎間盤突出等,都是現在常見的神經病變疾病。

腕隧道症候群 

是一種常見的職業病,多發於電腦(鍵盤、滑鼠)使用者、職業鋼琴師、木匠、裝配員等需要做重覆性腕部活動的職業。女性發生此疾病的比例為男性的3 ∼ 10 倍,病患經常夜間痛醒,但初期甩一甩就可以減輕症狀,大多數的人會以為是自己睡姿不良壓迫手腕所致,而延誤就醫� �
其他如懷孕後期的女性、風濕性關節炎、糖尿病、內分泌異常、多發性神經炎、腫瘤及手腕骨折或脫位等,都可能造成腕隧道症候群。

症狀與治療

發病的原因是在於通過腕部的正中神經遭受到太多的壓力而引起的,因而造成緊得像虎頭鉗似腕部的壓力。一旦有疼痛和刺痛症狀出現,常是惡化的現象以及即將發生永久性的神經受損的先兆。然而, 早期診斷出腕隧道症候群的治癒率是相當高的。

初期:大拇指、食指、中指及無名指的橈側會有麻木刺痛感,症狀會在夜間時加劇,常常夜間睡覺時或清晨快起床時,病患常因手麻痛而醒來,當症狀輕微不影響日常生活時,治療的重點只需注意避免腕部過度勞累即可。

中期:出現持續性手指疼痛麻� �,且如扣釦子、拿杯子等細微動作出現障礙,麻木、疼痛症狀會延伸至手肘或肩膀,建議應洽復健科專科醫師處理以手腕夾板、藥物或二者一起合用治療。

後期:大拇指基端的肌肉消瘦、伸展困難,手部感覺喪失,應考慮手術治療。

趙順榮藥師表示,針對神經病變一般只能以傳統的藥物緩解包括:NSAID消炎鎮痛劑、抗痙鬆弛劑(anti-epileptics) 、 抗憂鬱劑(anti-depressants)、鎮靜劑(sedatives)或維生素B群(Vitamin B complex),僅對於正常神經組織代謝有幫助,但對己受損退化的神經仍無法改善神經組織之病理。最新美國、德國、日本臨床治療結果發現,從預防醫學保養臨床的觀點來看, 阿爾發-硫辛酸(α- lipoic acid,α- 硫辛酸)治療會比較接近致病機轉治療目標。

趙藥師說明,「硫辛酸」在� �灣而言是較新的觀念,但它在美國、歐洲、日本被安全有效地用於治療糖尿病的併發症,及各處神經傷害所引起的周邊神經病變,已經五十幾年了。糖尿病神經病變是糖尿病患常見的併發症之一,可能造成多種不同類型的神經病變,同一個患者也有可能同時患有多種神經病變,因此,應針對不同患者採取不同之治療方式,但其共同之目標皆是降低罹病率及死亡率。而研究顯示,硫辛酸也能相當有效地預防中風及心臟疾病。

2010 年神經醫學聯合國際學術研討會,也將硫辛酸納入主題探討「Alpha Lipoic Acid 在神經學的應用」,實為醫藥界一大突破,值得進一步期待;不僅為台灣神經醫學領域帶來全新福音,更提供神經系統健康更多元化的優質選擇,期望進一步臨床發展。
本文作者:趙順榮藥師...... 原文詳見:現代人常見的神經病變- 媽媽手「腕隧道症候群」
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