熱門文章

顯示具有 復健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復健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20年4月8日 星期三

孩子總是坐不住 復健科能幫什麼忙

小宏從小就是個好動的孩子,總是精力旺盛地爬上爬下,三天兩頭地摔個鼻青臉腫。四歲多上了幼兒園,多數的孩子逐漸發展出「輪流」的概念,也開始可以和別的小朋友共享玩具,小宏卻無法耐心排隊,心一急就發脾氣,出手推打同學、強搶玩具。一開始,父母認為因為他是家裡唯一的孩子,沒有機會學習團體生活所致,直到經過幾個月,他的問題依舊造成老師和家長很大的困擾,才在老師的建議下,帶到兒童心智科的門診就診。經過心智科醫師仔細評估之後,小宏並未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標準,但確有衝動控制不良的問題行為,而將他轉介至復健科門診接受行為治療。

圖片來源:by Clare Bloomfield from FreeDigitalPhotos.net

職能治療師評估後發現,小宏易衝動、情緒起伏大,且對觸覺有過度反應的現象,於是設計了一系列的活動,將行為治療、感覺統合治療融入其中,並且教導小宏的父母如何改變...... 原文詳見:孩子總是坐不住 復健科能幫什麼忙
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

腦中風後的復健治療

腦部的血液供應是很重要的,任何一種原因使得腦部裡任何區域,供給之血管突然快速地發生意外、障礙或病變,導致腦部血液循環中斷氧氣供應不足,突發地產生局部暫時或永久性神經學障礙,就是臨床上統稱的腦中風。
腦中風的發生有些危險因子包括年齡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膽固醇、抽菸、過量飲酒、頸動脈狹窄、缺乏運動、肥胖與心臟疾病等。特別值得注意的有:高血壓患者的中風相對危險性為沒有高血壓病者的6~7倍;有心臟病患者相對危險性會提高至2倍,尤其有心房顫動者更是高達至5倍;而糖尿病患者相對危險性則是增高3~6倍。這裡面許多危險因子是可以努力矯正的,如戒菸、不過量飲酒、維持良好生活習慣、或進一步藥物治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膽固醇等等疾病,都有助於腦中風的 防治,減少它找上門的機率。
隨著腦部血管受到影響位置及範圍的不同,腦中風也會有許多不一樣的臨床症狀。如中大腦動脈中風的患者常有半側肢體無力、麻木、...... 原文詳見:腦中風後的復健治療
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2019年10月22日 星期二

保護脊椎好幫手 3招教你正確使用背架

保護脊椎好幫手 3招教你正確使用背架
作者/NOW健康 編輯部 撰文/林芊聿
46歲的張先生在上班途中,因車禍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,醫師評估後建議使用背架治療,究竟何時要用背架?它有哪些功能用途和注意事項?可以長期使用嗎?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特別整理背架相關資訊供民眾參考。
背架是1種常見的腰背部醫療輔具,屬於低風險的第1等級醫療器材。當脊椎因疾病(如先天性脊柱側彎、脊椎退化)或意外損傷(如脊椎壓迫性骨折)時,就要用它來保護脊椎。市面上的背架種類很多,主要功能包括:
(一) 支托:適當支托能減輕脊椎及背部組織的壓力,減輕疼痛感。
(二)限制脊椎活動:在脊椎受傷需要癒合的時期,穿戴背架可以限制脊椎活動,保護脊椎及預防與身體姿勢相關的合併症。
(三)矯正:對於脊椎側彎的患者,穿戴合適的背架能阻止脊椎側彎的角度增加,撫平脊椎2側張力不等的肌肉,達到矯正效果。
使用背架時,請注意正確使用3招:
第1招:穿低跟的鞋子,使身體重心容易平衡。
第2...... 原文詳見:保護脊椎好幫手 3招教你正確使用背架
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

手腕又酸又痛~常見手腕扭傷的成因與復健

手腕又酸又痛~常見手腕扭傷的成因與復健【台灣運彩支持全民運動保健】
眾所矚目的世羽聯賽,於2018年三月公布將從20182021年採用新賽制,賽季將分成三個級別: Grade 1世界羽聯世界冠軍系列錦標賽(BWF Tournaments)Grade 2世界羽聯世界巡迴賽(BWF World Tour)Grade 3洲際羽聯巡迴系列賽,羽球愛好者,在觀看比賽及運彩投注時可以參考運彩官網上,所公布的羽球賽事表,讓您場場〝發摟米〞~
手腕是人體中比較脆弱的關節部位,喜愛從事羽球運動或其他運動休閒活動的民眾,經常發生手腕扭傷的狀況,KingNet將介紹手腕扭傷的照護與復健供您參考。
手腕扭傷的原因與傷害程度等級
手腕扭傷屬於韌帶損傷,韌帶為連接二個骨頭間的彈性纖維束結締組織,富含膠原蛋白纖維 (Collagen Fiber),具穩固關節的特性。手腕由八塊骨頭組成,稱為腕骨(Carpals),這些骨骼經由韌帶結締組織相互連接,...... 原文詳見:手腕又酸又痛~常見手腕扭傷的成因與復健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2019年8月20日 星期二

拯救五十肩大作戰 中西醫攜手行不行?!

拯救五十肩大作戰 中西醫攜手行不行?!
報導/黃慧玫 諮詢專家/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 吳俊昌
45歲陳媽媽,年初右肩偶爾感到疼痛,不料大掃除時嚴重發作,不但右肩無法上舉,甚至痛到含淚梳頭髮和穿脫衣服,連晚上都常痛醒枯坐到天亮。就醫後,診斷為五十肩所致,經「中西醫合療」2個月後,睡眠品質提升,右肩終能上舉,讓她重展笑顏!
收治個案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中醫科主治醫師吳俊昌表示,俗稱五十肩、冰凍肩的「沾黏性肩關節炎」,為40歲以上、糖尿病族群和女性族群常見的疾病。可分為原發性和次發性,前者發生原因不明,後者多因肩部骨折,或肩部內肌鍵損傷產生的後遺症。
五十肩的自然病程會歷經疼痛期、冰凍期和解凍期,平均歷時3年之久。臨床表現為肩部多角度受限,且伴隨疼痛,甚至夜間容易痛醒,導致生活機能與品質日益惡化;雖然到了解凍期,疼痛及關節活動度會逐漸改善,但多數人無法忍受前兩個時期帶來的疼痛及不便...... 原文詳見:拯救五十肩大作戰 中西醫攜手行不行?!
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2019年8月1日 星期四

長骨刺該手術治療嗎? 醫師這麼說


【健康醫療網/記者田柏升報導】長骨刺是一種關節退化,骨頭周邊骨質增生所產生的現象,聽到骨刺很多人聞之色變,其實長骨刺,並不一定要治療。 雙和醫院神經外科林乾閔主任表示,骨刺除非有壓迫到神經,不然骨刺是沒有必要處理的。
姿勢不當易長骨刺 九成患者吃藥復健能改善
中老年族群、工作需要經常搬運重物、長期不正確姿勢、久坐、久站的人,像是老師、電腦族、家庭主婦,因為關節過度使用或使用不當,都容易長出骨刺。骨刺可以增加關節穩定度;如果沒有壓迫到神經,產生肢體麻痛、無力、甚至大小 便失禁等症狀,透過吃藥、復健保守治療,近九成患者,都能得到改善。
林乾閔主任指出,如果神經壓迫沒有那麼嚴重的情況下,採用的復健包括牽引,或是止痛電療、超音波等等,或是服用藥物,以放鬆肌肉為主。
骨刺未必有影響 就醫找骨科或神外科...... 原文詳見:長骨刺該手術治療嗎? 醫師這麼說
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

2019年7月22日 星期一

許基宏 最強復活者 用棒子衝聲量


【台灣運彩支持全民運動保健】
報導/黃慧玫 照片提供/中信兄弟
曾被看好為中信兄弟未來中心打線接班人的許基宏,在初入隊時,打擊實力早已嶄露無遺。卻因受傷頻繁而居二軍沉潛,但仍掩蓋不住他的長打火力,屢次成為二軍的「全壘打王」。如今,他順利升回一軍,即將以巨砲威力為球隊取勝助攻,可說是本球季場上最強「復活者」!
許基宏來自一個熱愛運動的家庭,父親是手球國手,母親是排球選手。他回憶,當初因父母均任職於國內青棒重要勁旅-高苑工商,在某次因緣際會下,他因為...... 原文詳見:許基宏 最強復活者 用棒子衝聲量
本文轉載自 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